近年来,一些产蛋鸡群(包括肉用种鸡、蛋用种鸡、商品蛋鸡)在开产前后到产蛋高峰期间,出现死亡明显增多的异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一、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于产蛋鸡,包括肉用种鸡、蛋用种鸡和商品蛋鸡。
2、有色羽毛的蛋鸡(红、褐、黑等)比白羽蛋鸡较敏感。
3、在同一鸡群中,肥胖体重超过标准平均体重的个体比较敏感。
4、从4~6周龄起直至淘汰期均可发生,但死亡高峰一般出现在初开产前后至产蛋高峰期间。
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死亡损失大多集中在每年4~9月期间。
6、傍晚至夜间死亡多于白天。
二、临床症状
1、鸡群每日采食饲料总量基本正常,饮水量明显增加,粪便较稀,产蛋率基本正常,产蛋率的上升也基本正常。
2、发病较急,多数死亡病例生前未被发现有明显病态,一些被发现有病态的病鸡大多于1~2天内死亡。
3、病鸡头冠紫黑、嗉囊部肿大、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褶皱,死前体温升高,触诊烫手。
4、有些病鸡瘫痪、站立不稳,将其单独隔离饲养,部分能康复。
5、部分病鸡输卵管末端可触摸到有硬壳鸡蛋,将硬壳鸡蛋取出后,部分病鸡能自然康复。
6、鸡群死亡率不定,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死亡率在1~20%之间。
三、病理变化
1、皮肤干燥褶皱,尤其头面部和两脚皮肤。
2、肛门附近羽毛常有稀粪污。
3、肌肉干燥,颜色暗红。
4、嗉囊肿大,充满酸臭饲料。
5、腺胃外观胀大,剖开见腺胃壁明显变薄,甚至糜烂、穿孔。
6、肠管胀气,肠壁变薄。
7、肝脏或有出血斑、裂纹或血凝块。
8、腹腔内有较多渗出物、鲜血或血凝块。
四、病因分析
1、目前一般认为该病似与传染病无关。但育成期患有传染性腺胃炎的鸡群,对该病最为敏感,死亡率也较高。
2、该病与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热应激、笼养鸡疲劳症、真菌毒素、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胆碱缺乏,生物素缺乏等多种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而根据不同病例的现场条件具体的分析。
五、防控措施
目前所采用的防控措施多维对症防治,效果不一,有的基本无效,有的能短暂缓解几天,但不久又复发。已使用的方法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防霉剂、抗热应激添加剂、防暑降温、增加饮水时间、补充电解质。
六、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总的说来,要从根本上防治该病,还必须准确地找出主要病因和发病机理,然后才能同时对因对症有效防治。目前,我们已积累了该病的很多现场和实验室数据,现已有初步的应对方法并正在争取尽快找到更为准确有效地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