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猪瘟(ASF)的简介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非洲大陆流行,它通过偶然机会侵入到欧洲和美洲,之后进一步侵袭到了东欧、高加索地区、俄罗斯,我国于2018年8月3日上午11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了国内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病毒(ASFV) 是一种二十面体对称、胞浆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是目前己知唯一的DNA虫媒(软蜱)病毒(图1),它与传统猪瘟病毒不同,非洲猪瘟导致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且缺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图1 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图
A: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Vero细胞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资料来源:The Pirbright Institute, UK)。
B: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图(资料来源: Swiss 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途径中可以看出(图2),生物安全是抵御非洲猪瘟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低生物安全的猪群更易受到非洲猪瘟病毒侵入。因此,加强非生物媒介和软蜱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阻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目前猪场防治非洲猪瘟病的最有效措施。
图2 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途径图
(资料来源: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二、软蜱的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为猪的一种体外吸血寄生虫-软蜱(图3),此类寄生虫如叮咬了被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时便会携带此病毒,当再次吸血时会导致该病的传播。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景观和气候条件复杂,从软蜱在我国的潜在的适应生分布来看(图4),部分地区为高适宜潜在发生区。因此,加强猪场软蜱的防控,做到阻断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传播。
图3 软蜱的形态图和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图
A: 非洲猪瘟的虫媒是软蜱科中的钝缘蜱(Ornithodors)。
B: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患猪耳朵发绀。
图4 软蜱在中国的潜在的适生分布图
(数据来源:刘建,非洲猪瘟媒介软蜱在中国潜在的适生性分析,2010)
目前利用杀虫剂来防治猪体表和环境的软蜱是最主要的方法,常用的杀虫剂主要包括有机磷类、甲脒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双甲脒作为其中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猪体外寄生的软蜱、虱均有优良的驱杀效果。使用双甲脒可以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的传播途径。
三、非生物媒介的防控措施
目前适用于非洲猪瘟的消毒剂包括2.0%氢氧化钠、洗涤剂、戊二醛、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2.0至3.0%有效氯)和碘化合物等。因此,对进出猪场的设备、车辆、衣物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在疾病流行期间,尽可能减少人员、动物、饲料运输流通,这都可以有效的切断非洲猪瘟的非生物媒介的传播途径。
四.结语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为一类动物疫病。因此,我们在做好媒介生物驱杀(软蜱)和非媒介生物安全防护的同时,一旦发现临床可疑或疑似疫情须尽快上报相关兽医主管部门,切勿擅自处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