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氧量
溶氧量是影响河蟹蜕壳期能否存活的至关重要指标,河蟹在蜕壳期需氧量是平时的2-3倍。据中国天气预报,未来一段时间,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40℃。高温天气的影响会导致蟹塘缺氧现象频发,水草(主要是伊乐藻)沉底腐烂,水质发红发黑,水温炙热难耐,底层溶氧严重不足,造成河蟹长时间上岸不下水。近段时间需要经常底改,尤其应该在脱壳高峰前后使用“水底双净”,氧化有害因子,改良底部环境,增加底部溶氧,从而帮助螃蟹顺利脱壳。
2、营养
每年的7月、8月是河蟹快速生长期,高温对河蟹营养积累影响很大,高温期河蟹摄食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的停料期。营养不良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螃蟹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顶壳死亡、翻倍率低等现象。所以在螃蟹蜕壳期间可以多补充营养。经过多年使用实践,再每次螃蟹脱壳高峰前全池泼洒“水溶性澳龙维他”能明显提高脱壳翻倍率以及脱壳成功率,从而提高规格和产量,定期内服效果更佳。
3、水质环境
河蟹的生长、蜕壳离不开水和水草,池塘水质环境对于蜕壳影响很大。高温后的水色容易发浓发绿,水草叶子容易脏,此时严禁使用杀藻类等刺激性大的药物,应选用高品质厌氧菌种(“益菌多”)以及无刺激羟基乙酸(“解毒护水灵”)配合使用保持水质清爽和水草干净新鲜。
4、水草保护
河蟹是一种隐居生物,养蟹先养草,高温期间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水温,更是在蜕壳期为螃蟹提供藏身之处。养殖中后期应注重保草,以防高温以及螃蟹对水草的破坏。提倡水草品种多样化,尤其是耐高温的水草品种比例要适当提高,防止单一水草毁灭后池塘生态环境也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仅要求蟹塘沉水植物多样化,也要求蟹塘有适当比例的挺水植物,发挥其遮荫降温的效果。比如种植莲藕或设置生物浮床,进行菜鱼共生。没有草的池塘应及时捞水花生入塘,均匀分布方便河蟹附着蜕壳。对于部分池塘出现螃蟹夹草的情况,可以用“水溶性澳龙维他”全池泼洒解决。
5、消毒
河蟹蜕壳期,在脱壳前的黄蟹阶段如果有弧菌感染(甲壳溃疡,烂鳃等)会导致脱壳不遂,顶壳现象;同时如果脱壳后水体有害菌超标,螃蟹刚蜕下旧壳,新壳还未硬化时,整个机体体质是最脆弱的,极易受到来自水体里的各种有害菌寄生感染,如弧菌。感染弧菌的症状为:体色变浅,呈不透明的白色;食量减少或不食;发育迟缓,活力能力减弱;趋光反应不明显,有时呈昏迷状,之后腹部伸直失去活力,有些在池边死亡,有些下沉于水底而死。要做到仔细观察,根据情况,在脱壳前后使用“澳碘”消毒。
6、钙含量
河蟹是一种甲壳生物,其体表覆盖的甲壳90%以上由钙质组成。每次蜕壳河蟹失去旧壳后,需要从水体中吸取大量的钙质用来重新硬壳。水体中的钙含量在河蟹集中蜕壳期显得非常稀薄,此时需要及时向水体中补充容易吸收的钙质。河蟹蜕壳在傍晚至夜间比较集中,所以建议在脱壳高峰期傍晚全池泼洒“澳龙补钙快”(水剂葡萄糖酸钙)。
(技术指导:东方澳龙周健丰老师,欢迎养殖户朋友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