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肠道疾病可导致育肥猪日增重减少,料肉比增加,因此对育肥猪肠道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养猪生产、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当前,引起育肥猪肠道疾病主要包括:猪痢疾、回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鞭虫、胃溃疡、营养性腹泻等。而我国猪场育肥猪最常见、最流行、最能影响猪场效益的肠道疾病主要是回肠炎(胞内劳森氏菌)和猪痢疾(猪痢疾蛇形密螺旋体)。2012年以来笔者一直关注回肠炎对育肥猪长速的影响以及定期用泰妙菌素预防治疗该病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
回肠炎
猪回肠炎(PPE)由胞内劳森氏菌(LI)引起,目前对该菌最有效的药物当属泰妙菌素。该菌为较严格的螺旋状细胞内寄生菌,寄生于被感染动物肠粘膜上皮细胞顶端,病变主要以小肠粘膜增生变厚为特点。发病猪表现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急性症状主要为增生性出血性肠炎,育肥后期猪“血痢”,突然死亡;慢性症状主要为轻微腹泻,消化不良,育肥猪生产成绩普遍下降。
材料与方法
江苏盐城某200头经产母猪猪场,从出生到出栏所有猪均在该场内饲养,该场是一个基础设施、管理、卫生条件较好的猪场。猪群咳嗽症状明显,肺炎支原体阳性,无猪痢疾、传胸、链球菌临床症状,前期对15周龄猪血清检测,回肠炎血清阳性率100%,猪群普遍存在慢性回肠炎临床症状,如:轻微腹泻,排泄物青灰水泥样色,饲料便(排泄物中未消化的玉米、豆粕小颗粒清晰可见)等。选择刚下保育床、日龄65~75天、体况相对健康仔猪48头,按日龄、体重、公母比例相近原则分为3组,每组16头,分2圈先适应饲养10天,观察记录每组腹泻、咳嗽情况,同时称量每组每头平均体重。实验:组1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组2添加80ppm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东方澳龙:澳妙800 100g),组3添加120ppm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东方澳龙:澳妙800 150g),连续饲喂4周,进行腹泻、咳嗽评定并称量体重,以组为单位记录4周喂料量,计算确定饲料转化率(FCE)和经济效益分析。实验结果统计见下表:
表1 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比较
各项参数 | 组1 | 组2 | 组3 |
初始均重(kg) | 29.28 | 28.89 | 29.16 |
结束均重(kg) | 47.76 | 49.19 | 49.04 |
净增重(kg) | 18.48 | 20.3 | 19.88 |
ADG(g) | 660 | 725 | 710 |
消耗饲料(kg/头) | 42.87 | 44.25 | 44.73 |
料肉比(FCE) | 2.32 | 2.18 | 2.25 |
总投入(元/头) | 150.05 | 161.51 | 166.62 |
药物投入 元/头 | 0 | 6.64 | 10.06 |
增加效益 元/头 | — | 22.48 | 12.34 |
备注:饲料:3.5元/kg ,8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500元/kg ,猪价格:8元/kg
表2 实验前后腹泻、咳嗽症状数据记录
结论
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得知,处理组猪无论长速、日增重、料肉比均好于未处理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我们还能看出:组2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组3,原因可能是80ppm泰妙菌素促生长效果优于120ppm泰妙菌素;
但由表2我们还能得出: 120ppm泰妙菌素治疗猪回肠炎、气喘病效果明显好于8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