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温度中的动物机体对热环境提出的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猪生活的最适温度:初生仔猪 27℃--29℃;断奶仔猪 21℃ --24℃; 生长肥猪 15℃ --25℃; 哺乳母猪 16℃ --18℃。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时,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超过最适温度范围时,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需要通过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从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这时热应激开始出现。
猪热应激后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有二:
一、高温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从而致使采食量下降。并由于热应激使猪机体内分泌活动出现紊乱,导致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了机体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降低,继而双双降低猪的营养状况,从而降低猪群的抗病力。
二、通过呼吸蒸发来散热:呼吸频率加快,过度的带出体内水份和二氧化碳,形成呼吸型碱中毒,使猪体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酸碱平衡被破坏,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减少血液中淋巴细胞数目,致使体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抑制机体免疫机能,导致猪体抗病力下降,这一点往往是夏季附红体高发的一个很主要原因。
从以上两点看热应激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最终导致了猪的营养状况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造成敏感疾病的发生。
而这些年除了普遍在夏季高温时发生的附红体对各养猪场造成的影响之外,高热症的存在更是让养猪人谈之色变。究其原因,高热症之所以每每在高热季节里高发的原因,猪群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及一些疫苗免疫无效的影响外,热应激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导火索。
当有热应激出现时,降温是每个猪场都会采取的措施,但除了能用到空调,不然不管哪种物理的降温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都是有限的。所以采用适宜的营养调控方法能更全方位的解决热应激带来的危害。
常用缓解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1、提高能量水平
适当减少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的量,而通过添加脂肪2-3%,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保证猪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Stahly等(1979)报道,添加适宜的脂肪对受热应激的猪有利。
2、调整蛋白质水平,补充氨基酸
Stahly(1979)报道:喂给合成的赖氨酸代替天然的蛋白质对猪有利,因为赖氨酸可减少日粮中的热增长。另外添加蛋氨酸可显著提高猪群对热的耐受力。
3、调节矿物质代谢
高温时,机体内的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的排出减少,对体内矿物质平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梁孙义(1990)等报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血糖、血钙、血钠、血钾、抗坏血酸和甲状腺素的含量与适温时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碱储差异显著(P<0.05),皮质醇略有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而通过外源性补充易吸收的矿物质对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提高抗病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调节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钠盐、钾盐来调节电解质平衡,通过日粮中添加乳酸、柠檬酸或延胡索酸等来调节酸碱平衡,从而避免或缓解了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并通过这些有机酸改善猪群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提高猪群营养水平和抗病力。
5、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效缓解热应激。
维生素E在抗热应激中也有一定作用,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
6、使用抗应激药物添加剂
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的产品和免疫促进剂来进一步提高猪群对热的耐受力,增强猪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可以在每吨日粮中添加富维康1kg(抗应激专用),每旬添加5-7天,特别在防疫、转群、换料、疾病时添加,能够完全满足以上5点缓解热应激的功效。同时每月一次在日粮中添加蓝环清来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对附红体及其它一些细菌性疾病可能通过添加盐酸多西环素和康农等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