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我国将该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牛、羊、猪最常发生,其特征是坏死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其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病菌随着胎水和胎衣排出
二、 病原
布氏杆菌为球杆菌或短杆菌,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本菌分猪型、牛型和羊型三种,其牛羊型为流产布氏杆菌。各种布氏杆菌都可以感染人,但猪型对人毒力较低
三、 症状
1、犊牛患此病时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
2、成年母牛感染此病多数在怀孕5~7个月发生流产,流产胎儿皮下水肿流产胎盘,水肿,子叶出血、坏死
3、流产后出现胎衣不下,常从阴道流出褐色恶臭粘液,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屡配不孕
4、公牛感染病后,多数表现睾丸炎和副睾丸炎症状
四、 诊断
根据母牛流产和公牛睾丸肿大就可怀疑此病,再用血清学作凝集实验即可确诊 ,有牛场流产率高达80%
五、 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消毒,可用洁净对牛舍、牛床、运动场进行消毒,每月3-4次,定期灭蝇、蚊、虫。病畜、流产胎儿、胎衣、病畜分泌物、垫料等要销毁处理
2、 每年两次检疫,虎红血清抗原凝集法,阳性牛原则上应淘汰
3、 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疫区应当全面开展免疫,将其纳入免疫标识管理,切实提高免疫密度。牛可用S2或M5布氏杆菌并疫苗免疫接种,一般每年在3-4月份进行疫苗注射,尽量与五号苗错开注射。
4、 不从疫区购买动物,不购买无检疫合格证的动物。必须引进种畜时,要经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才能引进。新引进的种畜要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经严格检疫2次,确认健康才能混群,以防止该病传入
5、 虽是人畜共患病,但人员也不必过度惊慌,注意个人卫生就可防止感染,繁殖人员操作是应穿戴工作服,并戴质量过关的一次性胶手套,操作时应严格用菌毒灭消毒奶牛外阴。
五、治疗
尚未有把握的治疗办法,按国家规定发现该病应淘汰。用以下方案有一定的效果。
1、长期用长效土霉素(澳富龙或高效米先)治疗约有60%以上的病例可转阴。但起码用1个月
2、阳性牛用澳富龙或高效米先注射,0.1毫升/公斤体重,隔两天用药1次,连用3-5次.流产后子宫灌注高效米50毫升,隔两天用1次,连用2次.直至流出干净粘液.
3、对健康牛只可注射澳富龙或高效米先50毫升/头,隔两天再用药1次.以后每2-3个月加强注射两次,可大大减少感染。
4、对阳性牛只,为了防止流产,可在怀孕四到五个月时,肌内注射高效米先50毫升,隔一天注射一次,连用5-7次,可预防流产。
注意:用以上方法治疗,虽然转阴率不高,但可大大减少流产,因为该病最大的损失就是流产,死亡率并不高,所以控制流产是最重要的。此方法在河北地区已经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