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碘-30和聚维酮碘溶液在规模化奶牛场的应用
(一) 规模化奶牛场对消毒剂的需求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兴起,人们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规模化奶牛场对消毒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在环境消毒、饮水消毒、带牛消毒、乳房炎防治、子宫内膜炎防治等方面,消毒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它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也是威胁奶牛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口蹄疫病毒(FMDV)是引起口蹄疫的病原,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O、A、C、Asia 1、SAT 1、SAT 2和SAT3型。从目前检测的样本来看,O型流行范围最为广泛(世界范围),其次为A型和Asia 1型。从传播方式来看,口蹄疫病毒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同群牛之间,包括圈舍、牧场、集贸市场、运输车辆中牛只的直接传播等,是通过发病牛和易感牛的直接接触而传播;间接接触主要是媒介物带病毒造成的传播,如被病毒污染的圈舍、场地、水源、草场、设备、器械、草料、粪便、垃圾等。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经呼吸道摄入感染,经黏膜和皮肤接触感染,外伤和人工受精也是病毒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幼畜发生口蹄疫而有并发症或继发感染时死亡率较高,冬春寒冷季节,哺乳犊牛患病后死亡率可达5%;当发生恶性口蹄疫后,往往会引起大批患病动物的急性死亡,死亡率可达20~50%。
再以乳房炎为例,作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是奶牛最常见、最多发、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奶牛乳房炎发生范围广,发病率高,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目前,全世界共有奶牛约2.2亿头,其中约有1/3患有不同类型的乳房炎。国外,乳房炎的发病率一般在25~60%;在国内,乳房炎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乳房炎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泌乳量的减少、阳性乳废弃、药费开支、劳动力费用及奶牛过早淘汰等,世界上每年因为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0亿美元。
口蹄疫的防控需要搞好养殖场内的消毒防疫管理,乳房炎的防治等需要使用消毒剂对奶牛乳房和相关器械进行严格消毒,这些都促使规模化养殖场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可能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 澳碘-30和聚维酮碘溶液符合规模化奶牛场的要求
澳碘-30主要是含有碘、磷酸、硫酸和表面活性剂。其中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细胞膜有很强的亲合作用,作为载体和助溶剂与碘络合后,对菌体细胞膜的亲合力增强,能将所运载的碘转运到菌体细胞膜上,而碘的靶组织多数在细胞质或细胞膜上。碘一经与靶组织结合,迅速穿透细胞膜,达到菌体蛋白深部,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菌体蛋白质和酶受到破坏,微生物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由于碘在表面活性剂中缓慢释放,所以杀菌作用持久,刺激性小,着色作用消失,克服了碘酊易升华、黄染、有刺激的缺点,因此适合做环境喷雾消毒。澳碘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尤其对口蹄疫病毒等具有良好杀灭效果。此外,澳碘由于属于碘附类消毒剂,与其他消毒剂相比,比如说季铵盐类消毒剂相比还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口蹄疫病毒对碘和酸碱都比较敏感。pH3时,病毒的感染性瞬间消失;碘浓度为0.005%,病毒瞬间失活。澳碘-30碘含量高(有效碘含3%),加水1:3000倍稀释时,pH值大约为3,而一般环境消毒时按照1:200~600倍(有效碘含0.005%~0.015%)稀释,故能切断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效杀灭养殖场内各种口蹄疫病毒,适合于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器械消毒和乳房快速消毒。
聚维酮碘溶液(包括护乳宝和洁乳净)为另一种碘附类消毒剂,主要是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与澳碘-30类似,也是碘在表面活性剂中缓慢释放,杀菌作用持久。碘与PVP结合成络合碘后,其所含的表面活性剂成分能改变溶液对物体的润湿性,具有辅助PVP-I穿透有机物的作用,并能乳化脂肪,加强碘的杀菌作用。与澳碘-30相比,护乳宝有效碘含大约为0.1%,酸含比较低,但是由于含大量PVP等成分,其成膜性好,与皮肤亲合力强,适合需要成膜保护的乳房消毒;洁乳净有效碘含大约为0.5%,酸含也较低,成膜性逊于护乳宝,适合于温和条件消毒杀菌的场合。
(三) 澳碘-30和聚维酮碘溶液在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应用
常规消毒:澳碘-30非常适合作为规模化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剂、带牛消毒剂和器械消毒剂,其消毒作业程序和方法可参考文章“澳碘-30与洁净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消毒方案”。
I)带牛消毒
澳碘-30稀释至0.15~0.25%(400~600倍),喷雾30~50ml/m3;发生病毒性传染病疫情时,稀释至0.33%~1%(100~300倍),喷雾喷雾30~50ml/m3。每周喷雾消毒2~3次。
Ⅱ)空舍消毒
澳碘-30稀释至0.15~0.25%(400~600倍),喷雾30~50ml/m3;发生病毒性传染病疫情时,稀释至0.33%~1%(100~300倍),喷雾喷雾30~50ml/m3。
Ⅲ)器具消毒
澳碘-30稀释至0.15~0.25%(400~600倍),浸泡擦洗或者喷雾消毒。
Ⅳ)饮水消毒
澳碘-30稀释至0.04%(2500倍)。
Ⅴ)牧草消毒
澳碘-30稀释至0.067%(1500倍)。
乳房炎的防治: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支原体、病毒和真菌四大类,其中80~90%是由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其余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碘附在有效碘含为100mg/L时,作用1min,几乎可以100%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周铁生等,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效碘含为125mg/L时,作用3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刘继敏等,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1))。澳碘-30和聚维酮碘溶液含有碘和大量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杀灭乳房表面的各种细菌、病毒和支原体,护乳宝还易于形成保护膜层,防止乳房皮肤干裂。
澳碘-30在作为预防乳房炎的消毒剂使用时,可将其按照1:200稀释,此时其有效碘含为0.015%,约为150mg/L(由于澳碘-30含有较多的酸和缓冲液,所以稀释后能维持一个偏酸性环境,起到杀菌效力倍增的效果),在挤奶前后对奶牛乳房进行浸泡药浴,持续20~30S(不要超过一分钟),能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含的大量表面活性剂能对乳房形成一定的防护,消毒费用相对较低。
聚维酮碘溶液作为乳房炎治疗型消毒剂使用时:护乳宝可直接进行药浴,此时有效碘含为0.1%,约为1000mg/L,对奶牛乳房进行浸泡药浴,持续20~30S(不要超过一分钟),能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并且形成良好的保护膜;洁乳净可稀释5~10倍后进行浸泡,此时有效碘含为(0.05~0.1%),约为500~1000mg/L。
在兽医临床上,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通常使用抗生素、磺胺类以及呋喃类药物,或者将这些药物联合使用,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乳头管内注入进行给药治疗。但治疗时,往往未查明病原菌种类而不能及时选用有效的药物,从而影响疗效,且费用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长期使用和滥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使疗效逐步下降,尤其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时治疗变得棘手。采用聚维酮碘溶液治疗此类乳房炎,没有耐药性问题,价格也较低。具体实施如下(案例仅供参考):先将病牛保定好,乳房、乳头及股内皮肤用0.1%新洁尔灭清洗,消毒后插入乳导管;取洁乳净(5%聚维酮碘溶液)20.0毫升加注射用水至80毫升稀释后加热至约40℃,经乳导管缓缓注入患乳房;取下注射器和乳导管,轻轻捻转乳头1~2次,轻柔地按摩乳房2~3分钟,每天1次,连续用药直到临床症状消失,报道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奶牛的繁殖中,因患子宫内膜炎而导致的不孕症,占奶牛不孕症发病率的80%以上。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原因主要有: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产后早期能引起子宫炎的细菌有: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产后治疗不及时或久治不愈常转为慢性子宫炎,子宫内由多种混合菌变成单一的化脓性放线菌感染。此外,子宫积水、双胎子宫严重扩张、产道损伤、低血钙、分娩环 境脏等都能引起子宫感染。聚维酮碘溶液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络合物,能在病牛子宫腔水性环境形成微小的颗粒,碘络合物在这些微小颗粒上,随着子宫内分泌物逐渐释放,释放时间较长,杀菌作用强大。由于碘附对动物无明显刺激性,也无类似抗生素的抗药性的问题,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上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如下(案例仅供参考):用0.1%新洁尔灭消毒患牛阴部,术者以手握住胶管,经阴道、子宫颈将胶管导入子宫(如遇子宫闭锁者,可先注射乙烯雌酚15~20ml,0.5h后子宫颈开张,再进行治疗);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子宫,最后一次导出冲洗的生理盐水;用注射器经胶管注入预热至40℃左右的洁乳净30~150ml,并让药液保持在母牛体内5min以上(可用手轻轻按摩两侧子宫角和子宫体),每天治疗一次,视情况连续3~7天,文献报道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大大优于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照组。也可以配合抗生素或者葡萄糖进行治疗。将药液加热至40℃左右,稍高于体温,有利于子宫局部血液循环,又可避免冰凉液体在子宫造成冷刺激。临床治疗上,常采用抗菌谱广、药效作用时间长的土霉素、四环素等进行治疗;由于长期、反复的使用这类药物,使感染菌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逐步降低。而聚维酮碘溶液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广,作用持久,不失为抗生素治疗方法外的一个有效手段。
澳碘-30和聚维酮碘溶液系列消毒剂产品在规模化奶牛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防治各种奶牛疾病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